南充省嘉陵区母猪“寄养” 增收富农
10月9日,嘉陵区河西乡江中村村民唐仁贵去信用社,把刚卖了仔猪收到的4000多元钱存了进去。“母猪是养殖场‘寄养’在我家的,产下的仔猪除一头送还养殖场,其余的就属于我了,年收入2万元以上。”唐仁贵告诉笔者,“借”母猪发财,在当地农村很流行。
唐仁贵的猪是该区安福镇富平养殖场“寄养”的。10月10日,笔者来到富平养殖场时,业主何富平正在忙着和村民签订《寄养合同》。笔者在现场看到,大同乡太平庙村村民李永和在《寄养合同》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,领走了一头母猪。
梦想:一心想当养猪大户
笔者在该养殖场看到,占地约10亩的养殖场,大约200间猪舍,猪舍里关着100多头大小不等的小母猪,养殖场中央还有一口专门用来调节室内气温的鱼塘。
“大部分都卖出去了,简直有点赶不上趟!”何富平告诉笔者,2001年5月,他花2万元从外地买回52头“太湖”种猪,在安福镇水源充足的安福村租地10亩,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场。“岸上养猪,水里养鱼,地里种菜。”何富平把自己的养殖场弄得像模像样,成为当时有名的养猪大户。
2002年4月,何富平的养殖场产下200多头小母猪。为扩大养殖规模,何富平只卖了5头小母猪,剩下的自己又全部养起来。那一年,何富平共投入了近20万元,却始终没有见到效益。恰在此时,省场上猪价大跌,行情每况愈下,母猪根本卖不出去,何富平只好硬撑着,等待猪价回升。
无奈:200头母猪“寄养”他人家
直到2003年,猪价仍然没有一点回升的迹象。眼看养殖场的母猪数量越来越多,已远远超过何富平当初预料。“最多时达到500多头,每天光饲料钱就要5000多元。”何富平的妻子曾全碧说,家里的积蓄花光不说,还在银行、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几十万元。
借钱硬撑看来不行,何富平产生了将200头母猪全部送人的想法。经与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几番磋商,何富平终于与村民达成协议:母猪由富平养殖场免费送给农户养,免费为母猪配种、免疫等,养殖户交纳50元养殖押金;待母猪第一胎产仔时,由养殖场无偿收回两头母猪,其余母猪按保护价回收。
2004年,盐溪乡120户农户与何富平签订了养殖合同,200头母猪就这样到了农户手中,何富平如释重负。当年下半年,猪价终于开始回升,猪肉价格涨到了每公斤10元,小母猪更是不愁销路。“2004年共卖了1000多头母猪,赚了20多万元。”何富平终于尝到了养猪的甜头。
魔法:母猪当“期货”炒卖
“猪价低廉时,把收回的小猪又送出去;猪价高涨时,再将收回的小猪卖掉。”安福镇党委书记杜烨告诉笔者,何富平的养猪模式有点像“炒”期货,赚的就是省场价格差。
“头一年送出去的一头小母猪,到第二年就能产仔,这样一来一往的‘低送高收’,养殖场不仅纯赚一头小母猪,还有价格利差。”何富平介绍说,过去农民怕喂养的母猪病死,一死就损失几千元本钱。实行“寄养”方式后,养殖期间养殖场无偿提供技术辅导和诊疗服务。母猪若因疫病死亡,农户不用赔钱,养殖场还会再送小猪,保证农户养殖直到母猪产仔,把养殖户的风险降到零。而他自己减少了养殖的成本,扩大了养殖的规模,与农户实现了“双赢”。
如今,何富平的母猪不仅往南充本地和周边县省送,还送到了陕甘地区。“现在我基本不养猪了,目前合同期内送养在各地的母猪接近1000头。”何富平说,他聘请了6个专业人员负责母猪的免疫、配种和仔猪销售,60多万元的欠款也早已还清。 |